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发表日期:2016-02-23 有
1187
位读者读过此文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的教与学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规范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原则出发,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以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常规性规范要求:
一、课前常规
1、依据本院的教学大纲,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并送体育部审查。
2、课前认真备课,并制定好教案笔记和教案首页(学期结束送交体育部)。新教师(见习期内)的教案笔记和教案首页,必须在课前一天送交体育部审核后,方可实施实践性教学。否则一律不得上课。
3、教师课前安排好场地、器械的准备、安全、卫生等工作,并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
4、学生因病、伤及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必须在课前由体育委员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课任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
5、教师与学生必须在课前3分钟到达选定的集合地点等待上课。
二、课中常规
1、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或指定的学生)进行整队,并检查出席人数。检查人数后向教师报告。口令程序为:以X为基准---向X看齐---向前看。报告内容为:报告---XX班---应到X名---实到X名---报告完毕。
2、迟到的学生必须向教师报告后,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并站在队伍相应的排尾处。
3、教师与学生相互好;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等教学程序。
4、因故而见习的学生,都应到操场参加集合,并由教师安排适当的活动。
5、学生上课时,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体育班干部的调动;努力完成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的规定。
6、教师要严格按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更,须报体育部审批后实施。
7、教师与学生都要加强和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练习方式,不同的练习教材,做出相应的妥善安排和要求。
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均不得无故离开课堂,因故离开课堂必须按规定请假。
9、努力遵循各项教学原则和要求。关心爱护学生,循循善诱,不急不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0、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
11、按时下课。在下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中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要求;清查并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以师生击掌的表现方式,作为本课的结束。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应作好书面教学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等。
2、见习期内的新教师,必须向体育部提交每次课的书面教学总结。
3、教师要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4、对缺课的学生,要做好书面考勤记录,并进一步的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课外辅导。
以上课堂常规规范内容,作为师生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每学期开学初,应对全校各班级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对新入学的班级,要进行重点教育引导。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逐步实现体育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遵循本院教学工作各项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工作管理规定。
一、备课与教法研究
(一)备课
1、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认真撰写教案,要熟练掌握和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
2、教师在明确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用科学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改革的思路、方法、内容、及时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
4、实践课,除备好本次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还应科学的设计和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5、实践课,备课内容还应兼顾见习生的活动内容安排。
(二)教法研究
1、教法研究是改进教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并严格执行体育学院制定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考勤工作及处理规定》。
3、集体备课时,担任主讲教师必须事先制定提高计划,编写好备课提纲,示范要规范、讲解要简明、教法新颖、效果明显。
4、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积极锻炼,规范技术动作,交流教学方法。
5、教师在集体备课提高时,应大胆提出问题或见解,增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6、根据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的基本技术技能,除应熟练掌握本专项技术技能之外,还应掌握一项以上非专项技术技能,以适应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
7、教学研究的内容除包括专项技术、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理论的研究和交流。
8、担任术科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在开课前,需通过学院组织的业务技能考核或试讲。未通过考核者,不得承接该专业教学任务。
9、教师应善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工作,并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以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二、教案
1、教案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书写教案。每双周检查一次,如未完成教案或教案评定不合格者视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不完整。
3、代课教师须持被代课教师教案上课,若属同教学进度可持自己的教案上课。如提前一周接到代课通知,则由代课教师准备教案。
4、专业理论课教师应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完成教学备课工作,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行电子教案。
5、在使用电子教案过程中,不得出现抄袭、复制、雷同等不道德现象。
6、承担两门专项课及以上的教师,需分别书写教案,并执行教案管理规定。
7、教学期中检查时,将集中统一检查教案,每学年末进行教案总评,按比例评选优秀教案,并予以奖励。在教案评优时,同等情况下,教学课件和学校上网教案优先。
8、对体育课程辅导教案或课件经学校评选后上网的教师,体育部将予以表扬或奖励。
三、教学实践:
类别 | 评价项目 与内容 | 评价标准 |
教 师 教 学 能 力 | 教学内容 | 符合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安排合理 |
课的任务 | 全面、准确、具体、重点突出,基本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 |
教学步骤 | 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各部分联系紧密 | |
教学方法 | 讲解正确,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示范准确,方法恰当,手段有效,针对性强;因材施教,措施及时,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
教学组织 | 严密紧凑,精神饱满,和蔼可亲,感染力强;严格要求,方法得当,突出问题,处理适当。 | |
教学态度 | 仪表庄重,张弛得当,调配合理,控制全面 | |
场地器材 时间合理 | 布局合理,充分利用,收发有序,安全可靠,详尽,细致,分配合理 | |
发展 学生 身心 效果 | 运动负荷 | 符合教材特点与课的任务,量与强度适宜,突效性强,基本符合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各项教材的参考指标;95%以上的学生得到适宜锻炼 |
练习密度 | 符合教材与学生特点;分组合理,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次数;学习效果显著 | |
心理表现 与适应性 | 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情绪欢快,气氛活跃;勇于进取,意志坚强,团结协作。 | |
学生 掌握 三基 程度 | 基本知识 | 能正确掌握体育知识(本课所教内容) |
基本技术 与技能 | 能较好掌握体育课教学内容,进步显著;新授教材和复习教材分别要有70%和85%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
一、体育与健康课是学生升级、毕业的考试科目。
二、因病、残免修或免除体育考试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院体育部、教务处审核同意并报院分管领导审批,由学校教务处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各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试、考核时,严格按照各类项目评分标准执行。
三、体育成绩测试、考核和评分过程中,不得徇私舞弊,反对弄虚作假,打击报复或以分送情。
四、成绩评定要细心、准确、公正、合理,成绩记录要字迹清晰,项目明确。
按时做好成绩登记工作并按有关要求准时送体育部审核。
五、体育成绩为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后不得随意改动,如需变动,必须有相关教师签名后方为有效。
六、体育成绩出现争议,经体育部审核后,报教务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