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发表日期:2019-03-11 有
56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青年教师的培养本着“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合理安排、大胆使用、全面考核、鼓励先进”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进行。力争“一年入门、二年达标、三年创优、四年冒尖、五年成才”。这里的青年教师年龄界定为35岁以下的教师。
一、实行导师制,有计划、有要求、有指导地进行培养。
1、由部和教研室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进修等做出具体安排,确定专业方向。
2、指派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结对子----担任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科研工作,帮助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关,即上好适应课、合格课、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提高科研能力。
3、指导教师应为部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担任,责任心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1、深入课堂听课,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适时交流沟通并做出正确评价。
2、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授课笔记、课后体会等材料,并及时指正、总结,传授教学基本方法与驾御课堂的能力。
3、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工作。
4、在指导期满后,青年教师写出书面自我鉴定,指导老师给青年教师写出书面鉴定,连同各种记录和资料一并上交教研室和系部。
三、坚持教学教研例会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
四、青年教师要做到: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教育规律。不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尽量能在职修完本专业研究生的一些主要课程。
3、能主授两门体育课程,其中一门为专项选修课程,一门为普修体育课程。
4、具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在获得助教职称后,每年尽量做到有一篇或一篇以上论文发表或交流,或者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五、创造条件,改善培养环境,实行激励机制
1、选拔青年骨干教师。在着眼于青年教师整体培养的同时,要注意对优秀青年教师的重点培养。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教学竞赛,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在教学任务安排上为教师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等创造条件,合理引导青年教师把握学术研究方向。
六、考核与管理
1、凡新分配或调入本系部的青年教师,应进行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部、教研室应有专人负责。指导教师应在教学、科研方面给予具体的、及时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须试讲部分章节,经部、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听课评审通过后,方能承担主讲任务。
3、青年教师的职务晋升与奖惩,以平时考核结果和本文提出的要求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