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网球选项课程标准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与健康——网球》
2019级
课
程
准
编制部门: 体育部
主 编: 卢 俊
时 间:2020年8月
《体育与健康——网球》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网球
总学时数:56学时
学 分 数:4学分
开课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2019级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
网球运动是一项在规定的场地内,在裁判员及其他人员的组织下进行的隔网对抗性的技能活动,对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作用。网球选项课程是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以网球运动中的身体练习为主要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升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的公共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体育与健康——网球选项课程标准是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标准基础上,根据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本课程是基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而进行的整体开发设计,注重实践参与和体验。在教材的内容选择上力求体现出健身性、实践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职业性。通过网球运动实践感觉网球文化、体验网球运动的魅力,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同时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提升素养、服务专业,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三、课程基本目标
学习网球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掌握网球运动的常规知识和规则,能够欣赏并能参与网球比赛,着重提高学生网球知识的补白,技术的实践运用能力和战术意识,增强职业保健意识。
1、运动参与目标:能主动参加网球课程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习惯,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了解网球的文化内涵,学习和体验勇敢顽强、失败不馁、奋发进取的精神,熟悉基本的网球竞赛规则,提高观赏,评价网球比赛的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网球运动的主要基本技术练习方法,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网球运动能力,将网球作为长期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3、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为未来胜任职岗位的体能需求打下基础;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勤学苦练的优良学风,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增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5、社会适应目标:加强学生个人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拼搏、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拼搏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未来胜任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四、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引导课程。
五、内容标准
(一)理论部分
1、网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
2、网球运动特点及锻炼价值
3、网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
2、基本战术:底线防守反击;发球上网。
(三)身体素质:
1、速度素质:行进间加速跑、折返跑。
2、力量素质: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多级跳。
3、灵敏素质:跳绳、变向跑。
4、耐力素质:走跑结合、变速跑、定时跑。
5、柔韧素质:体前屈;压肩;拉肩。
六、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表
类 别 | 项 目 | 学 期 |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
基 础 理 论 | 1、网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 2、网球运动特点及当今发展趋势 | 2 | 2 |
网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 2 | 2 | |
基 本 技 术 | 1、步法;握拍方法;正手击球; 2、素质练习 | 2 | 2 |
1、下手发球;正手击球; 2、素质练习 | 2 | 2 | |
1、反手击球;下手发球;正手击球; 2、素质练习 | 2 | 2 | |
1、上手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 2、素质练习 | 2 | 2 | |
1、上手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 2、素质练习 | 2 | 2 | |
1、上手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 2、素质练习 | 2 | 2 | |
基本战术 | 1、底线防守反击;教学比赛; 2、素质练习 | 2 | 2 |
1、发球上网;教学比赛; 2、素质练习 | 2 | 2 | |
1、综合战术运用;教学比赛; 2、裁判法实习 | 2 | 2 | |
考试 | 4 | 4 | |
机动 | 2 | 2 | |
总教时数 | 56 | 28 | 28 |
学分 | 4 | 2 | 2 |
七、实施建议
(一)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二年级以专项选项班为单位,开设网球选项课。主要以提高运动能力、完成由体育兴趣向志趣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以网球项目技能练习的学习与运用、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建议
1、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解决体育教学追求直观、生动、标准化的教学难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为学生建立运动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与健身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主健身能力。
【专题讲座式教法】对学生集中关注的新知识,新内容,采用大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良好效果。
【座谈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每学期确定一两个时间段在课堂外,如会议室、运动场馆、学生宿舍等场所师生面对面或线上(网络平台)与学生座谈交流,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解答一些有关体育健身的问题,传授一些健身知识,达到良好的互动效应。
【自主作业法】教师每学期向学生布置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和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的健身锻炼实践,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解答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有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克服常规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心理紧张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人性化教学效果。
2、实践课教学手段与方法
【分级式教学与考试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进行教学。
【个性化教学与考试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主要是采用常规的和特殊的教学方法在课内外进行个性化辅导与教学,依据个体的进步幅度,进行个性化考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体学习进步与身心健康。
【视频图像模拟法】采用优秀运动员或教师示范,以录像、视频和图片等信息化方式,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分解与整合,让学生反复模拟,进一步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个性辅导法】在课堂教学、单项体育社团、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中,教师依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水平层次进行重点辅导,促进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运动健身技能的提高。
【学生互导法】在课堂内外,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健身技能,相互之间开展互相指导,互相启发,互相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十分钟理论教学法】在每节实践课中,穿插安排十分钟时间,教师根据班级、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辅导,用来加强学生体育健身理论知识。
3、教学资源的利用
①使用教材
《现代大学体育选项教程》,主编:赵永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年版。
②参考教材
《网球运动教程》 陶志翔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版。
③专业期刊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教育与职业》,中华职业教育社;《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各《体育学院》学报。
④专业网站
《校体育部网》《新浪》《搜狐》《腾迅》等各大综合网站体育版面。
⑤多媒体资源
《校网络教学平台(足球在线开放课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
《校体育部网》。
《新浪》《搜狐》《腾迅》等各大综合网站体育版面。
八、教学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
每学期进行分项综合测评,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
2、期未考核评价及方式
学 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运动参与 | 10% | 10% |
早操\课外活动 | 10% | 10% |
基础知识 | 10% | 10% |
运动技能 | 30% | 30% |
体质健康 | 30% | |
身体素质 | 30% | |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 10% | 10% |
3、教学过程评价
①基础知识的测试主要采用综合作业或提问、口试等形式,每学期进行一次。
②技、战术及素质测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③学生每项考试一次,无补考或缓考,当学期不及格需在下学期补考。
④学生成绩累计60分或合格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⑤按照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环节不得申请免修”。
⑥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课程考核。若未经请假,擅自旷课者,按学校相关制度执行。凡未在网上选课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学习与考核。
⑦重修课程取得的成绩,可替换原来的低绩点或零绩点。
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体育部负责实施。
⑨未尽事宜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决定为准。
4、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大学生技、战术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价内容,并成为教学效果的组成部分。根据评分标准计算学期体育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89分—80分为良好,79分—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根据各专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对技战术、专项素质和基础知识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除考勤外,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
【运动参与】指学生爱好运动,能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该项分值将依据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活动表现以及各级运动训练竞赛成绩评定。
【早操/课外活动】该项分值依据学生的学期出勤次数确定。
【体育基础知识】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
【运动技能】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技术与战术,测试单项或专项运动技战术。
【体质健康】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评定及评分标准。每学年第一、三学期测试。
【身体素质】指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为职业岗位体能的贮备打下基础。分别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评定。项目分为五类: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依据不同专业群职业体能要求,从五类素质中对应选择测试。
【心理健康】指学生能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社会适应】指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和相关的组织、裁判等体育社会活动者均可得分。
九、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1、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员全程育人。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化课程思政。
2、课程主讲教师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助教三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与教科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以《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为标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接受或主动参加校内外培训进修,把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时俱进。
5、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好的信息化运用能力,服务课程教学。
6、教学团队要求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具有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开发的能力,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
7、所有任课教师需建立蓝墨云班课,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时完善教学资料文件、参考资料、影像资料、信息化资料,实时进行课堂考勤、信息发送、公告通知、答疑解惑、交流讨论、作业布置、资料传存等。师生资源共享、即时互动、实时监控、随时检查,实现课程的互动与开放。
编制人:卢俊
编制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
编制日期:2020年8月
审核人:卢长彬
教学单位负责人:徐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