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健美操选项课程标准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与健康——健美操》
2019级
课
程
标
准
编制部门: 体育部
主 编: 吉朝霞
时 间:2020年8月
《体育与健康——健美操》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健美操
总学时数:56学时
学 分 数:4学分
开课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2019级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
健美操是一项有较强艺术性的项目,其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有氧体育项目。健美操选项课程是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它具有增进健康、塑造体型、陶冶情操的一体性,动作协调多变性及简单易学性,鲜明的节奏感,运动强度的可塑性,内容的丰富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广泛的群众性等项目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设计思路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实践训练实现形体的塑造与修正,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创编,团队协同与合作,自我品格的完善与提升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肢体动作有正确的认识和形成稳定的控制。课程结构以掌握大众健身操锻炼标准一级为基础,广场舞为提升。包括健美操的基本身体姿态、手型、步伐,基础套路组合的实践学习;学生动作组合,整套上肢拉伸操等;分组展示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科学训练模式,经过长期培养和反复操练,使身体肌肉更具有弹性,动作舒展大方,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形成稳定的动作定位,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和表演技巧;形成积极乐观,热爱团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格。每节课上的基本素质练习部分,从协调性、力量、柔韧、耐力、速度、灵敏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核心力量稳定性,提高肢体定位能力和控制能力,使学生掌握体态训练方法,强化体能训练,为能够更好地从事未来的工作奠定身体基础。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同时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体条件,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三、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掌握一定的健美操理论知识,了解健美操的锻炼价值。2、掌握健美操技术动作对身体姿态塑造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科学的健美操训练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柔韧性和控制能力。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健美操训练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方法,进行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协调以及耐力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2、能够运用健美操技术方法,专项提高身体局部的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和肌肉控制能力及耐久性,使其达到的未来岗位的专项身体素质要求。
3、改善和纠正不良体态,保持端正的姿态。
4、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团队形象,为未来岗位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做好自身人格的完善与提升。
5、能展现出自信乐观、朝气蓬勃、活泼开朗的个人风采,感染周边的人员使其处在轻松愉快的气场中。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作风、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强化职业意识,注重习惯养成,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四、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引导课程。
五、内容标准
(一)理论部分
(1)健美操基本动作;
(2)健美操常见锻炼方法和音乐的关系
(3)健美操比赛的欣赏
(4)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及竞赛规则简介(介绍不考试)
(5)健身健美操竞赛规则
(二)实践部分
(1)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动作
(2) 形体训练
(3)大众锻炼标准一级(第二套)
(4)广场舞
(三)身体素质:
第一节 一般体能: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进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
1.速度素质训练;
2.力量素质练习;
3.耐力素质训练;
4.灵敏素质练习;
第二节 专项体能:结合健美操的技术教学进行专项素质练习。
1.协调能力训练;
2.自控反应能力训练;
3.移动能力训练;
4.专项耐力训练;
(四)WKB团队拓展练习
项目1:瞎子走路
项目2:交通堵塞
六、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表
类别 | 项 目 | 学 期 |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
基础 理论 | 健美操基本动作 | 2 | 2 |
健身健美操竞赛规则 | 2 | 2 | |
基 本 技 术 | 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动作、一般身体素质练习 | ||
形体训练、一般身体素质练习 | |||
第二套大众锻炼标准一级、广场舞一套、专项素质练习 | 18 | 18 | |
WKB 拓展练习 | 瞎子走路 | 2 | |
交通堵塞 | 2 | ||
考试 | 2 | 2 | |
机动 | 2 | 2 | |
总教时数 | 56 | 28 | 28 |
学分 | 4 | 2 | 2 |
备注 | 基本技术中除健美操套路外,其余各项技术均穿插在每次课中进行 |
七、实施建议
(一)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二年级以专项选项班为单位,开设健美操选项课。主要以提高运动能力、完成由体育兴趣向志趣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以健美操为手段提高职业所需要的体能需求,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强化职业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建议
1、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用于全校学生各年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解决体育教学追求直观、生动、标准化的教学难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为学生建立运动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与健身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主健身能力。
【专题讲座式教法】该方法对学生集中关注的新知识,新内容,采用大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良好效果。
【座谈互动式教学法】该方法面对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每名教师每学期确定1-2个时间段在运动场或学生宿舍,甚至是郊外进行师生座谈交流,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解答一些有关体育健身的问题,传授一些健身知识,达到良好的互动效应。
【自主作业法】该方法面对所有必修课、选修课学生。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每学期1次向学生提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和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的健身锻炼实践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解答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有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克服常规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心理紧张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人性化教学效果。
2、实践课教学手段与方法
【分级式教学与考试方法】该方法面对基础体育课与必修选项课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进行教学。
【个性化教学与考试方法】该方法面对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主要是采用常规的和特殊的教学方法在课内外进行个性化辅导与教学,考试依据个体的进步幅度,进行个性化考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体学习进步与身心健康。
【视频图像模拟法】采用优秀运动员和教师示范,录像和图片展示,向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分解与整合,让学生反复模拟,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个性辅导法】在课堂教学、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社团、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中,教师依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水平层次进行重点辅导,促进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运动健身技能的提高。
【学生互导法】在课堂内外,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健身技能,相互之间开展互相指导,互相启发,互相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十分钟理论教学法】在每节实践课中,穿插安排十分钟时间,教师根据班级、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辅导,用来加强学生体育健身理论知识。
3、教学资源的利用
①使用教材
《现代大学体育选项教程》,主编:赵永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年版。
②参考教材
《大学体育实践教程》,主编:张凤仙、彭晶,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第二套大众锻炼标准一级 中国健美操协会审定
广场舞推广套路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
③专业期刊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教育与职业》,中华职业教育社;《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各《体育学院》学报。
④专业网站
《校体育部网》《新浪》《搜狐》《腾迅》等各大综合网站体育版面。
⑤多媒体资源
《校网络教学平台(足球在线开放课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
《校体育部网》。
《新浪》《搜狐》《腾迅》等各大综合网站体育版面。
八、教学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
每学期进行分项综合测评,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
2、期未考核评价及方式
学 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运动参与 | 10% | 10% |
早操\课外活动 | 10% | 10% |
基础知识 | 10% | 10% |
运动技能 | 30% | 30% |
体质健康 | 30% | |
身体素质 | 30% | |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 10% | 10% |
3、教学过程评价
①基础知识的测试主要采用综合作业或提问、口试等形式,每学期进行一次。
②技、战术及素质测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③学生每项考试一次,无补考或缓考,当学期不及格需在下学期补考。
④学生成绩累计60分或合格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⑤按照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环节不得申请免修”。
⑥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课程考核。若未经请假,擅自旷课者,按学校相关制度执行。凡未在网上选课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学习与考核。
⑦重修课程取得的成绩,可替换原来的低绩点或零绩点。
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体育部负责实施。
⑨未尽事宜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决定为准。
4、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本课程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形成性考评”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目标评定、项目目标评定和素质目标评定三部分组成。
“形成性考评” ,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淡化了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对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评分标准计算学期体育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89分—80分为良好,79分—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1)过程性考核包括:运动参与;早操/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体育基础知识
(2)终结性考核包括: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
具体内容如下:
【运动参与】指学生爱好运动,能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该项分值将依据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和参与学校体育文化节表演来进行评定。
【早操/课外活动】该项分值依据学生的学期出勤次数确定。
【体育基础知识】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
【运动技能】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技术与战术,测试单项或专项运动技战术。
【体质健康】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评定及评分标准。每学年第一、三学期测试。
【身体素质】指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为职业岗位体能的贮备打下基础。分别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评定。项目分为五类: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依据不同专业群职业体能要求,从五类素质中对应选择测试。
【心理健康】指学生能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社会适应】指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和相关的组织、裁判等体育社会活动者均可得分。
九、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1、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员全程育人。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化课程思政。
2、课程主讲教师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助教三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与教科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以《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为标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接受或主动参加校内外培训进修,把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时俱进。
5、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好的信息化运用能力,服务课程教学。
6、教学团队要求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具有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开发的能力,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
7、所有任课教师需建立蓝墨云班课,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时完善教学资料文件、参考资料、影像资料、信息化资料,实时进行课堂考勤、信息发送、公告通知、答疑解惑、交流讨论、作业布置、资料传存等。师生资源共享、即时互动、实时监控、随时检查,实现课程的互动与开放。
编制人:吉朝霞
编制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
编制日期:2020年8月
审核人:卢长彬
教学单位负责人:徐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