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舞龙选项课程标准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与健康——舞龙选项》
2019级
课
程
标
准
编制部门: 体育部
主 编: 唐 晓
时 间:2020年8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舞龙选项
总学时数:84学时
学 分 数:5.5学分
开课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2019级所有专业
一、课程性质
舞龙选项课程着眼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提升职业体能和素养为主要目标,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的公共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体育与健康——舞龙选项课程标准是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标准基础上,根据舞龙运动项目的特点,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本课程是基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而进行的整体开发设计,注重实践参与和体验。尤其是在课程思政上加强了实践。以红军长征路线为线索,选取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上-过草地-大会师六个场景,结合一些代表性的舞龙技术,重新演绎红军长征,提升学生舞龙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对长征红色文化的学习。在教材的内容选择上力求体现出知识性、趣味性、健身性、实践性和职业性。通过舞龙运动实践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感受到中华传统舞龙文化、体验舞龙运动的魅力,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提升素养、服务专业,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三、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回顾和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典故,掌握舞龙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掌握中华民族民间舞龙传统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1、运动参与目标:能主动参加舞龙课程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习惯,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了解舞龙的文化内涵,学习和体验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龙的精神,熟悉舞龙主要的比赛规则,提高观赏,评价舞龙表演和竞赛的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舞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民族民间基本知识和舞龙传统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升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舞龙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体育与健康》普修课程。
五、内容标准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教学目标]
了解:舞龙运动特点及锻炼价值;
回顾:红军长征的历史壮举;
理解:通过理论学习理解舞龙运动训练对自身的职业素质打造的作用;
应用:能将所学一些知识技巧应用到实践的舞龙运动观赏和比赛中。
[教学内容]
红军长征的路线、历史典故、精神;
舞龙运动的起源、分类及特点;
舞龙运动规则与裁判法;
舞龙运动的观赏;
[重点难点]
重点:舞龙运动的锻炼价值及基本技术;
难点:红军长征主题与舞龙技术的结合。
[学时分配] 10学时
第二部分 体验部分
[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基本舞龙的基本技术动作;
理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规则要求,明白舞龙套路创编原则和方法;
应用:能够利用所学技术和方法,按照一定的创编原则,模仿和创编一段套路;
[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
(1)8字舞龙动作
原地快速8字舞龙、单跪舞龙、靠背舞龙、绕身舞龙(介绍)、站腿舞龙(介绍)、直躺舞龙
(2)游龙动作
起伏行进、单侧起伏小圆场、快速矮步圆场越障碍、快速斜圆跑
(3)穿腾动作
穿龙尾、穿尾越龙身、首尾穿肚、快速连续穿越行进
(4)翻滚动作(介绍)
大立圆螺旋行进、快速连续螺旋跳龙、快速连续磨盘跳龙、快速逆向跳龙行进
(5)组图造型:
龙出宫造型、蝴蝶花造型、龙舟造型、五角星造型、蟠桃造型
2、身体素质:
a.速度素质:50米跑、各种姿势快速起动与急停、场地上不同距离的折返跑;
b.灵敏素质:听(看)信号做各种脚步移动、听音变向、追逐游戏;
c.耐力素质:定时跑、定距跑、变速跑、跳台阶;
d.力量素质:俯卧撑、卧推杠铃、纵跳、蛙跳;
[重点难点]
重点:8字舞龙技术动作练习,顺龙技术动作。
难点:套路的创编
[学时分配] 84学时
六、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表
类 别 | 项 目 | 学 期 |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
基础 理论 | 舞龙运动起源、分类及特点; | 2 | 2 | |
回顾红军长征的背景、路线、典故,舞龙比赛规则介绍; | 2 | 2 | 2 | |
舞龙表演、比赛欣赏; | 2 | |||
基 本 技 术 基 本 技 术 | 基本握法、步型、步法;速度素质; | 2 | 2 | |
原地8字舞龙、起伏行进、耐力素质;补龙修龙; | 2 | 2 | ||
原地8字舞龙、蝴蝶花造型;力量素质; | 2 | 2 | ||
单跪舞龙、五角星造型;灵敏素质;补龙修龙; | 2 | 2 | 2 | |
单跪舞龙、龙舟造型;速度素质; | 2 | 2 | 2 | |
靠背舞龙、龙出宫造型;耐力素质; | 2 | |||
靠背舞龙、单侧起伏小圆场、蟠桃造型;力量素质; | 2 | |||
单手舞龙、快速矮步圆场越障碍、快速连续穿越行进;灵敏素质;补龙修龙; | 2 | 2 | 4 | |
单手舞龙、慢速连续穿越行进、速度素质; | 2 | 2 | ||
躺腿舞龙、自编套路练习;耐力素质; | 2 | 2 | ||
躺腿舞龙、快速逆向跳龙行进;力量素质; | 2 | |||
教学比赛; | 2 | |||
完成一段套路模仿(录像); | 2 | 2 | 2 | |
WKB 拓展练习 | 项目1:信任同坐;项目2:机遇与挑战; 项目1:荆棘取水;项目2:穿越电网; | 2 | 2 | 2 |
考试 | 2 | 2 | 2 | |
机动 | 2 | 2 | 2 | |
总教时数 | 84 | 28 | 28 | 28 |
学分 | 5.5 | 1.5 | 2 | 2 |
七、实施建议
(一)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第二、三、四学期以专项选项班为单位,开设舞龙选项课。主要以提高运动能力、完成由体育兴趣向志趣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以舞龙项目技能练习的提高与巩固、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达到教学目标。第二学期为兴趣选项,第三、第四学期为能力选项,两学期只选择一项,第三学期基础练习,第四学期提高练习。第二学期与第三、四学期不得重复选择。
(二)教学方法建议
1、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解决体育教学追求直观、生动、标准化的教学难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为学生建立运动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与健身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主健身能力。
【专题讲座式教法】 该方法对学生集中关注的新知识,新内容,采用大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良好效果。
【座谈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每学期确定1-2个时间段在运动场或学生宿舍,甚至是郊外进行师生座谈交流,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解答一些有关体育健身的问题,传授一些健身知识,达到良好的互动效应。
【自主作业法】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每学期1次向学生提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和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的健身锻炼实践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解答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有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克服常规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心理紧张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人性化教学效果。
2、实践课教学手段与方法
【分级式教学与考试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进行教学。
【个性化教学与考试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主要是采用常规的和特殊的教学方法在课内外进行个性化辅导与教学,依据个体的进步幅度,进行个性化考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体学习进步与身心健康。
【视频图像模拟法】采用优秀运动员或教师示范,以录像、视频和图片等信息化方式,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分解与整合,让学生反复模拟,进一步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个性辅导法】在课堂教学、单项体育社团、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中,教师依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水平层次进行重点辅导,促进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运动健身技能的提高。
【自主作业法】该方法面对所有必修课、选修课学生。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每学期1次向学生提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和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的健身锻炼实践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解答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有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克服常规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心理紧张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人性化教学效果。
【十分钟理论教学法】在每节实践课中,穿插安排十分钟时间,教师根据班级、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辅导,用来加强学生体育健身理论知识。
3、教学资源的利用
①使用教材
《现代大学体育选项教程》,主编:赵永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年版。
②参考教材
《大学体育实践教程》,主编:张凤仙、彭晶,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③专业期刊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教育与职业》,中华职业教育社;《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各《体育学院》学报。
④专业网站
《校体育部网》《新浪》《搜狐》《腾迅》等各大综合网站体育版面。
⑤多媒体资源
《校网络教学平台(足球在线开放课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
《校体育部网》。
《新浪》《搜狐》《腾迅》等各大综合网站体育版面。
八、教学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
每学期进行分项综合测评,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
(二)、期未考核评价及方式
期末成绩考核表
学 期 | 第二学期 10% 10% 10% 30% 30% 5% 5%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运动参与 | 10% | 10% | 10% |
早操\课外活动 | 10% | 10% | 10% |
基础知识 | 10% | 10% | 10% |
运动技能 | 30% | 30% | 30% |
体质健康 | 30% | ||
身体素质 | 30% | 30% | |
社会适应心理健康 | 10% | 10% | 10% |
(三)、教学过程评价
1、运动参与
指学生爱好运动,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该项分值依据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确定。参与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竞赛或表演方可获得该项满分。
运动参与考核表
分值 项目 | 5分 | 4分—3分 | 3分—2分 | 1分--0 |
出勤 5分 | 全勤 | 迟到、早退、请假或见习累计在2次以下,无旷课记录。 | 迟到、早退、请假或见习累计在2次以下,旷课不超过1次。 | 经常迟到、早退、请假或见习;旷课次数在5次以下。 |
上课表现 5分 | 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积极主动,热情高涨;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参与器材的收发准备。 | 较好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较积极主动、爱护体育场地器材,参与器材的收发准备。 | 基本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基本积极主动。较爱护体育场地器材,器材基本偶有不准时收发到位。 | 不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不主动。不爱护体育场地器材,器材经常不准时收发到位。 |
2、早操/课外活动:
该项分值依据学生的学期出勤次数与锻炼时间确定。凡未达到规定锻炼时数60%的,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一律为不及格。
3、运动技能:
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测试单项或专项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或技能能力。
舞 龙 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
(1)考核项目名称:套路表演
(2)方法及图示:学生自由组合龙队(9人龙);结合所学动作,自主编排组合完成整套路,套路演练时间不少于5 分钟,不超过7分钟。
(3)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结合所学动作自主编排组合完成整套路。
(4)评分标准:
90—100分 姿势正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技术熟练出色完成动作。
80—90 分 动作准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轻松完成动作。
70—80分 动作准确,套路较熟练完成动作。
60—70分 基本完成套路。
60分以下 不能完成动作。
4、体育基础知识:
以课堂提问或综合作业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与了解。作业题:舞龙运动的起源及发展、以及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5、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
指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为职业岗位体能的贮备打下基础。第三学期测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评定。第二、四学期测试身体素质。
体质健康按体质测试达标成绩计算;
②身体素质:男生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
身体素质测试标准
项目 | 分值 | 项目 | 分值 | ||
立定跳远(m) | 仰卧起座(w) | 立定跳远(m) | 仰卧起座(w) | ||
2.65米 | 50次/1分钟 | 100 | 2.31米 | 32次/1分钟 | 70 |
2.60 | 47 | 95 | 2.24 | 29 | 65 |
2.55 | 44 | 90 | 2.17 | 26 | 60 |
2.49 | 41 | 85 | 2.09 | 23 | 55 |
2.43 | 38 | 80 | 2.04 | 20 | 50 |
2.37 | 35 | 75 | 1.99 | 17 | 40 |
6、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学生能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7、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指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参加课堂内各项体育活动,如讨论、表演、展示、竞赛、组织、裁判等,同时可结合《WKB团队拓展等级评分表》测试评定。
8、考核评价附加分
①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8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12分、11分、10.5分、10分、9.5分、9分、8.5分、8分。
②参加省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8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10分、9分、8.5分、8分、7.5分、7分、6.5分、6分。
③参加市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8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8分、7分、6.5分、6分、5.5分、5分、4.5分、4分。
④参加校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6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6分、5分、4.5分、4分、3.5分、3分。
⑤参加二级院部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4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参加校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比赛减半核算。
⑥参加校各项运动队训练竞赛者加5分。
⑦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裁判及活动志愿者,每项次分别加3分、2分、1分。此项加分累计不得超过10分。
⑧获得各项各类体育等级证书者,每项加10分。
注:以上各类加分后,如课程成绩总分超出100分,按100分核算。
九、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1、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员全程育人。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化课程思政。
2、课程主讲教师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助教三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与教科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以《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为标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接受或主动参加校内外培训进修,把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时俱进。
5、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好的信息化运用能力,服务课程教学。
6、教学团队要求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具有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开发的能力,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
7、所有任课教师需建立蓝墨云班课,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时完善教学资料文件、参考资料、影像资料、信息化资料,实时进行课堂考勤、信息发送、公告通知、答疑解惑、交流讨论、作业布置、资料传存等。师生资源共享、即时互动、实时监控、随时检查,实现课程的互动与开放。
编制人:唐晓
编制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
编制日期:2020年8月
审核人:卢长彬
教学单位负责人:徐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