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大纲

舞狮运动欣赏与实践(选修)课程标准

发表日期:2021-10-19 有 1733 位读者读过此文

《舞狮运动欣赏与实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舞狮运动欣赏与实践

总学时数:30学时

学 分 数:2学分

开课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由我国民间的民俗活动,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传统表演项目,又由表演项目发展成为以健身功能为主导,以展现雄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受广大人民和同学们的喜爱。课程的开展,响应了“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对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别于我校目前开设的多以理论讲解的选修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有针对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基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而进行的整体开发设计,注重实践参与和体验。通过舞狮运动的欣赏和实践体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同时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同时对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三、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会到团队精神的真谛,并切实提高实践技能的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舞狮运动基本知识,了解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掌握舞狮运动规则,了解舞狮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

 熟悉主要的比赛规则,提高观赏,评价舞狮表演和竞赛的能力了解舞狮的文化内涵,学习和体验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狮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

 增强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升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4、应用目标:

 引领学生将舞狮运动中的实践体验以及积累的方法能力,意志品质,团队意识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四、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体育与健康。

五、内容标准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教学目标]

了解:

 舞狮运动的基本知识,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

理解:

 通过理论学习理解舞狮运动训练对自身的职业素质打造的作用。

应用:

 能将所学一些知识技巧应用到实践的舞狮运动观赏和比赛中。

[教学内容]

 舞狮运动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舞狮运动规则与裁判法

 舞狮运动的观赏

[重点难点]

重点:

 明确和理解南狮和北狮的不同风格。

难点:

 北狮的套路欣赏。

[学时分配] 10学时

第二部分  体验部分

[教学目标]

了解:

 掌握基本舞狮动作。

理解:

 让学生能够理解规则要求,明白舞狮套路创编原则和方法。

应用:

 能够利用所学技术和方法,按照一定的创编原则,模仿和创编一段套路。

[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

1)基本握法、手法、步型(2)基本步法(3)狮子基本形态(4)狮子圆场练习(5)拜四方动作练习(6)舞狮基本套路练习(7)完成一段套路模仿(录像)

2、身体素质:

a.速度素质:50米跑、各种姿势快速起动与急停、场地上不同距离的折返跑;

b.灵敏素质:听(看)信号做各种脚步移动、听音变向、追逐游戏;

c.耐力素质:定时跑、定距跑、变速跑、跳台阶;

d.力量素质:俯卧撑、卧推杠铃、纵跳、蛙跳;

[重点难点]

重点:拜四方动作练习

难点:套路的创编

[学时分配] 28学时


六、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表

类别

项      目

学时

基础

理论

舞狮运动起源、分类及特点

2

舞狮比赛规则介绍;  

6

舞狮表演、比赛欣赏

2


舞狮基本手法练习;速度素质

2

舞狮基本步型、步法练习;力量素质

2

狮子基本形态;耐力素质

2

舞狮圆场练习;速度素质

2

舞狮高举动作练习;力量素质

2

舞狮基本套路练习(一);灵敏素质

2

舞狮基本套路练习(二);耐力素质

2

完成一段套路模仿(录像);补狮修狮

2

考试


2

机动


2

总教时数

30

30

学分

2

2


七、实施建议

1、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依据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需求及不同类别的训练目标,针对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注重实践参与和体验,依据学校师资力量与实际场地器材条件进行项目设置。本课程面向全院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供学生选修。

2、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通过体验式训练,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以身体活动为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个人挑战团队协作沟通、职业素质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中侧重运用任务教学法、团队竞赛法,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感受竞争与协作,引领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体会感悟以及积累的方法能力,意志品质,团队意识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3、教学资源的利用

 使用教材:《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参考教材:《高职体育》,梁培根,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专业期刊:《学校体育》,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教育与职业》,中华职业教育社

 各体育学院学报


八、教学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考查

2、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本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参与、套路演练和身体素质纳入评价内容。

内容

分值比例

课堂参与

30%

套路演练

30%

身体素质

20%

基础知识

20%

3、教学过程评价

1)课堂参与

 指学生爱好运动,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该项分值依据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确定。

分值

项目

15

14分—10

10分—6

5--0

出勤

15

全勤

迟到、早退、请假或见习累计在2次以下,无旷课记录。

迟到、早退、请假或见习累计在2次以下,旷课不超过1次。

经常迟到、早退、请假或见习;旷课次数在5次以下。

上课表现

15

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积极主动,热情高涨;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参与器材的收发准备。

较好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较积极主动、爱护体育场地器材,参与器材的收发准备。

基本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基本积极主动。较爱护体育场地器材,器材基本偶有不准时收发到位。

不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练习不主动。不爱护体育场地器材,器材经常不准时收发到位。

2)运动技能:

 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测试单项或专项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或技能能力。              

考核内容与标准

 考核项目名称:套路表演

 方法及图示:学生自由组合狮队(9 人狮、5 人狮均可);结合所学动作,自主编排组合完成整套路,套路演练时间不少于5 分钟,不超过7分钟。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结合所学动作自主编排组合完成整套路。

 评分标准:

90—100分   姿势正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技术熟练出色完成动作。

80—90 分   动作准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轻松完成动作。

70—80分   动作准确,套路较熟练完成动作。

60—70分   基本完成套路。

60分以下   不能完成动作。

3)体育基础知识:

 以课堂提问或综合作业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与了解。作业题:舞狮运动的起源及发展、以及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4)身体素质:男生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

 身体素质测试标准

项目

分值

项目

分值

立定跳远(m)

仰卧起座(w)

立定跳远(m

仰卧起座(w

2.65

50/1分钟

100

2.31

32/1分钟

70

2.60

47

95

2.24

29

65

2.55

44

90

2.17

26

60

2.49

41

85

2.09

23

55

2.43

38

80

2.04

20

50

2.37

35

75

1.99

17

40

九、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课程主讲教师:应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相关素质拓展项目训练组织经验。

 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要能文能武: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在各种户外培训器械上大展身手;又要具备博学知识,在感悟交流中侃侃而谈。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团队意识。



编制人:顾问

编制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编制日期:2019517

审核人: 卢长彬

教学单位负责人:徐明胜


7




校址:江苏省扬州市华扬西路199号扬子津科教园  Tel:0514-87433007 Fax:0514-87433107 苏ICP备16057903号 版权所有: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